物联网智慧牧场实训系统 2018/10/17
  智慧牧场里,一人可管理80头奶牛... 2018/10/17
  联想懂的通信智慧牧场项目荣获“匠... 2018/10/17
  智慧牧场需要善解“牛”意 2018/10/17
  创客牧民的智慧牧场 2018/10/17
  智慧畜牧IoT:传统牧场智能化升... 2018/10/17
  智慧牧场 轻松放牧 2018/10/17
  “智慧牧场”这些“黑科技”绝了 2018/9/21
  在苏尼特草原上有一种现代化叫“智... 2018/9/21
  物联网助力奶牛管理 精准化牧场经... 2018/9/21
  >>   营养健康
  >>   饲料牧草
  >>   机械设备
  >>   遗传物质
  >>   兽医兽药

中国奶业发展信息网
电话:010-52668658
网址:www.cows.org.cn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殖饲喂
 
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可持续性评价
admin 发布时间:2018/9/21 浏览次数:2773

总阅读

0
  •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可持续性评价

2017-06-13 09:00 来源:的牛

原标题: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可持续性评价

摘要: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开始认识到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是提高原料奶质量,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发展多大规模的奶牛养殖才是最具可持续性的这一问题仍具有争议。

本文首先对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运用MESMIS 方法从生产率、稳定性、适应性、公平性和自控力五个属性分别选取指标,构建了适用奶牛规模化养殖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将该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应用于内蒙古地区18个奶牛养殖场,得出大规模养殖场的可持续性最高,小规模养殖场的可持续性居中,中等规模养殖场的可持续性最低的结论。

据此提出两点政策建议:鼓励牧场模式的发展,促进养殖小区向牧场模式的转变;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大型牧场,对中小型牧场提供管理、 技术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奶牛养殖场;规模;可持续性;比较

我国的原料奶生产模式主要是奶农散养、养殖小区和牧场三种。近年来,由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乳品企业实施歧视性奶价、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奶牛养殖呈现“企业进,个人退;规模进,散户退”的特征。

国内目前关于奶牛养殖方式的评价研究主要是针对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率、技术效率及配置效率等。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研究不同奶牛养殖规模可持续性问题的成果则不多见。

尽管有些研究涉及到了奶业可持续性问题,但也通常停留在理念层面,缺乏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可持续性的深入研究。国外学者对奶业可持续性的研究已进入奶业微观生产领域,多采用模型或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但在应用于我国奶业研究时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奶牛规模化养殖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并以内蒙古地区18个奶牛规模化养殖场为例进行奶业可持续性评价,最后提出结论和相应政策建议。

1 奶牛规模化养殖情况

原料奶生产环节一直是制约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奶牛养殖模式是影响原料奶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奶牛养殖模式主要是散养、养殖小区和牧场,其中散养奶牛存栏量一度超过 60%。然而自 2007 年以来,由于饲料、人工价格上涨,国家政策支持等情况的影响,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

根据《中国奶业统计资料2012》显示,全国平均奶牛养殖规模从2007年的每户 5.6 头增长到 2010年的每户 7.1 头。散养(养殖规模 1 头~ 4 头)的养殖户从 2007 年的 215.9 万户下降为 2010 年的 175 万户,存栏量从 594.2 万头下降为 433.9 万头,养殖户数和存栏量年均分别下降5.1%和 7.5%,下降趋势明显。

养殖规模在5头~99 头的规模上, 养殖户和存栏量都有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并不大, 分别为 2.2%和 1.8%。反观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情况,无论是养殖户数还是存栏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100 头以上养殖规模的养殖户数从 2007 年的 7864 户增长到 2010 年的11142 户, 年均增长9.1%;存栏量由2007 年的244.5 万头增长到 2010 年的 503.1 万头,年均增长 19.7%, 特别是1000 头以上养殖规模,年均存栏量增长率高达30%。截止2010年,养殖规模在100 头以上的养殖户数仅占全体养殖户数的 0.6%,但这一规模的存栏量比例已经高达30.7%。而同期散养的存栏量比例下降为 26.4%。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趋势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发展最为迅速。因此,本文涉及的可持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养殖场。

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2.1 MESMIS 可持续性评价框架

自然资源管理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框架(Frameworkfor Assess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the MESMIS framework)由墨西哥的非政府组织组织GIRA于1999 年提出,主要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至今已经应用于 11 个国家(主要是墨西哥和拉美国家)的农业可持续性分析, 其中奶业是其重要研究领域。

MESMIS 将可持续性定义为生产率、稳定性、适应性、公平性和自控力的综合,即要求目标系统的生产是有效率的,系统内部具有维持这一效率水平的稳定机制,同时要求系统有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提供公平分配机制的能力。据此,MESMIS 方法将可持续性分解为5个属性,各个属性的含义如下所示:

(1)生产率(productivity),指系统有效率的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2)稳定性(stability),指外部条件保持不变时系统内部维持一定生产率的能力。

(3)适应性(adaptability),指系统在外部条件变化时(如技术进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4)公平性(equity),指系统在内部和外部公平分配收益与代价的能力。

(5)自控力(self-empowerment),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保持内部稳定的能力。

每个属性的评价通过选取具体的指标来度量,每个属性通常选取3到5个具体的指标,属性的得分即为这些指标的加权平均。

2.2 数据说明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在养殖规模在100 头以上的养殖场。按照存栏量的大小, 将这些奶牛规模化养殖场进一步划分为小规模(100 ~499 头), 中规模(500 ~999 头)和大规模(1000头以上)。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来自2012年12月对呼和浩特市周边奶牛规模化养殖场的调研,调研地点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玉泉区、 和林县和土默特左旗,调研的方式是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本次调研的小规模奶牛养殖场有 11 家,其中养殖小区 6 家, 牧场 5 家;中规模奶牛养殖场有 5 家,其中养殖小区 4 家,牧场 1 家;大规模养殖场 2 家,均为牧场。

小规模养殖的平均奶牛单产为 17.15kg, 单价为 3.48元;中规模养殖的奶牛单产为 16.38kg,单价为3.46 元;大规模养殖的奶牛单产为 21.75kg, 单价为 3.79 元。除此之外,本次调研还涉及了投资规模,设备投入,牛群结构,员工学历,福利水平等多个方面信息的收集,这些数据将在下文中应用于评价奶牛养殖的可持续性。

3 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结果

3.1 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按照 MESMIS 方法的要求,参考调研期间奶牛养殖从业人员,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及相关专家的意见,从生产率,稳定性,适应性,公平性,自控力方面选取了22个指标,并给出了指标的类型和参考值,这样就可以得出如表1 所示的可持续性指标评价体系。

表1 可持续性评价指标、 参考值和参考值类型

数据来源:调研数据

由于这些指标是从不同方面对某个属性的描述, 存在量纲的差别,因此需要将其标准化为 0 ~100间的一个数。具体方法是对每个指标给出一个理想的参考值,指标的得分就是真实值与参考值的吻合度,吻合度越高, 得分越高。

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即正向指标如(奶牛单产), 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真实值/参考值) × 100;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 即负向指标(如淘汰率),指标计算公式为(参考值/真实值)×100。还有一些指标为阈值型,即越接近该指标越好,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正向或负向指标。

指标的选取、参考值的确定以及指标所占权重并非由研究者单独决定, 而是充分采纳从业人员和专家的意见得出,从而实现了灵活性、客观性、跨学科参与性的统一。至此,运用MESMIS 方法构建的奶牛规模化养殖可持续性评价系统完成。该系统的可持续性由生产率,稳定性, 适应性, 公平性, 自控力五个属性决定。每个属性下层有三到五个具体指标。

3.2 可持续性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构建的 MESMIS 指标体系,我们对大、 中、 小规模养殖的可持续性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绘制成雷达图, 如图 1 所示。在属性层面,大规模养殖在生产率,稳定性, 适应性方面显著高于中小规模养殖。

在生产率方面, 大规模牧场的“奶牛单产”、“毛利率” 、“牛奶溢价” 、“投资/存栏量” 四个指标均高于中小规模,这是因为大规模牧场具有更为先进的设备投入,技术人员支持, 饲料配比方法, 从而使奶牛单产更高, 质量更好(牛奶溢价)。

另一方面,大规模牧场的饲料成本更低:大规模牧场具有加工精饲料的能力,这就可以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由于精饲料成本在总饲料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 一般可以占到 60% 左右, 因此精饲料成本的下降对降低总饲料成本有重大作用。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选择“毛利率” 作为生产率属性的指标,但这一指标没有反映资产的折旧。因此大规模养殖的生产率可能存在高估的情况。大规模牧场在稳定性和适应性方面同样具有巨大优势,这些优势归结起来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较大,从而具有更好的设备投入、技术人员支持和牛舍环境,这些又促使其具有更合理的牛群结构,更低的淘汰率以及更合理的饲料配比。

图1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的可持续性比较

不同养殖规模可持续性得分为:大规模养殖 80,中规模养殖 56,小规模养殖 62。大规模养殖的可持续性得分显著优于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尽管中规模养殖的养殖规模较大,但在生产方面,中等规模养殖和小规模养殖基本持平, 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规模效应。

在稳定性和适应性方面,中规模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持平,即中、小规模养殖存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中等规模养殖自控力属性得分最低,原因是中等规模的粗饲料的自给率较低,同时一些中规模养殖土地是向私人租赁的,土地租金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从而使整个中等养殖规模的自控力较差。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1)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趋势基本形成,其中养殖规模在 100 头以上的发展最为迅速。2007 至 2010 年间,养殖规模在 100 头以上的养殖户数和存栏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9.1和 19.7%。目前其存栏量所占比例已达到30%。

(2)大规模养殖可持续性最高,小规模养殖次之,中规模养殖可持续性最低。大规模养殖在除自控力外的四个可持续性属性上显著高于其他两者;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都存在管理技术低下的问题,此外由于中规模养殖存在饲料自给能力低,土地获取困难,因此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

4.2 政策建议

(1)鼓励牧场模式的发展,促进养殖小区向牧场模式的转变。对有能力实施向牧场转型的养殖小区所有者或奶牛养殖大户给予资金支持,促进养殖小区向牧场转变;对退出奶牛养殖的养殖小区奶户,应适当给予补贴。

(2)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大型牧场,同时对中小型牧场提供管理、 技术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对具有先进管理能力和饲养水平的企业给予资金、土地、政策方面的支持, 吸引其投资建设大规模牧场。

对中小规模牧场, 短期内应着重对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 提高管理和饲养水平, 同时加大生产用机械设备的补贴力度;在长期中, 应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业,特别是苜蓿等高质量牧草, 通过合理布局促进牧草-牧场协调发展, 同时政府应建立专门机构,以公共服务的方式向牧场提供免疫、 医疗、 产业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奶牛养殖专业化生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国奶业发展信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奶业发展信息网 | 

版权所有:中国奶业发展信息网   备案号:京ICP备11036258号-5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  电话:010-52668658  网址:www.cows.org.cn   后台登录